为抢抓健康中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机遇,打造健康服务系特色高水平专业及专业群,加强对教师的培养,让全系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健康服务系特色高水平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发展的需要和教师培养的要求,特制定本年度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勇于担当的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科研及社会服务团队。
二、培养目标
提高全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为重点,以培养教师良好师德师风、合理知识结构、能胜任本职级及晋升高一职级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主线,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教师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院系培训的力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我系教师培养工作新格局。
三、培养对象
副教授、专业带头人(负责人)、讲师、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
四、培养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课程思政的要求,既要讲好专业知识,又要在涉及到爱岗敬业、职业道德伦理、人文关怀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内容时,“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培养对象:全系教师
(二)师德师风教育
通过全系教学工作会议、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参加教师技能竞赛及带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系部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尤其要引导系部青年教师树立“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理念,在实践中知国情、明社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以理想信念引领学生,以道德情操感化学生,以扎实学识服务学生,以仁爱之心关怀学生。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努力成为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为人师表,一举一动堪称楷模”。利用学院“优秀教师”、“优秀党员”评选、教学质量测评、年度考核等契机,让先进教师的模范事迹成为师德培训的生动材料,典型引路,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增强教书育人、敬业爱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对象:全系教师
(三)教育理念
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交流,把握前沿理论知识和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师读书月”活动,定期选择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和网络上有关教育理论文章,指导教师阅读,增加理论素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培养对象:全系教师
(四)业务知识
1.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会议、不同专业的骨干教师培训班,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学科或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
培养对象:全系教师
2.教育现代化
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或技能大赛,提高教师运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教学课件制作、教案编写以及课程、教学设计、网络测评和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工作。
培养对象:全系教师
3.教学基本功
抓好抓紧青年教师基本功:如普通话、体艺技能、信息技术、朗读演讲等培训,增强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感染力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
(1)新入职教师的培养
主要指1年的青年教师。一是做好角色的转换,加强工作责任性教育,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日常教学工作,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加强指导。三是实行师徒结对,给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在教学工作、辅导员工作、团学工作中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四是建立考核制度,考核项目包括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2)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主要指1-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群。在培训中,仍将以“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等方式,引领整体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将通过导师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训,即指导备课—听课—评课—总结等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4.教科研能力培训
以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建设为契机,指导教师学习掌握教科研的一般方法,学会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筛选问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如何进行研究信息的搜集整理,并进行总结、深化和提升,使教科研真正成为教师提高自己的自觉行为。
鼓励全系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出教科研成果。
培养对象:副教授以下教师
五、培养途径
培养途径主要分为学院集中培训;系部具体指导(教学工作会议、教研室活动、结对指导);参加校外培训(参加学历或学位教育、参加学术会议、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参加教师或辅导员技能大赛、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
(一)学院集中培训
1.组织全系教师参加全院教学工作会议。
2.组织新入职教师参加全院新入职教师的集中培训。
3.组织全系教师参加的院内外专家举行的专题讲座活动。
4.组织系部教师或辅导员参加学院开展的教师技能大赛或辅导员大赛。
(二)系部具体指导
1.全系教学工作会议。
2.指导管理学教研室、药学教研室和健康技术教研室开展教研室活动,举行研讨交流。
3.结对指导。为新入职教师指定指导教师,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指导。形成教授、副教授指导讲师,讲师指导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指导新入职教师的指导链条,努力提升全系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及为社会服务的水平。
(三)参加校外培训
1.参加学历或学位教育。根据教师自愿的原则,按学院继续教育制度的要求,鼓励教师提升专业学历或学位。
2. 参加学术会议。每年拟派遣20人次以上参加各级学会、协会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会。
3. 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学院统一计划下,每学年寒暑假期间拟派遣5-10人次左右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培训班。
4.鼓励系部教师或辅导员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师技能等各类比赛。
5.鼓励系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及普通技能各类学生比赛。
6.鼓励系部教师每学年去医院(企业)实践一个月以上。
六、培养评估
对教师培养的各环节进行规范和加强监管,成立以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党总支支委、第一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系秘书(含教学秘书、党务秘书、学生工作秘书等)、工会系分会主席、系团总支书记、院系督导员、教师代表组成健康服务系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小组。组长为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副组长为副书记、副主任。